师苑新闻

人民日报客户端:暨大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发布时间:2020-07-15浏览次数:1153

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设立的国家级文科研究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日前在暨南大学揭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对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据悉,该基地是服务决策、学术创新、培养人才的科研创新平台,将立足多学科视域,植根暨南大学“华侨最高学府”优势,围绕队伍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开展工作,坚持高端智库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介绍,基地植根于暨大作为“华侨最高学府”的综合学科优势设立,将通过港澳台同胞与国家认同、海外侨胞与民族认同、海外传播与实践路径等方面的研究,系统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方案,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同期举办的2020年“港澳台侨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从理论的高度、生活的广度、哲学的深度,分享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他认为,只有把政治、经济两方面工作做好,坚持完善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系、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才能真正巩固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云南大学教授刘正寅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维度,围绕中华民族意识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脉络,讲述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建设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础,使中华民族整体意识深入人心,升华了凝聚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

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秀玲从理论基础、心理基础、实践基础和法律基础四个层面讨论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为需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加强各民族交流,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邹诗鹏将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范围扩展到海外华侨,从世界史、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待民族国家体系,从华侨华人发展的历史去思考族群身份淡化的问题,提出海外如何定义中华民族概念,进而思考如何使中国更好地融入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社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暨南大学教授陈奕平指出,我国新时代建构海外侨胞共同体意识面临国际认知错位、经济全球化与疫情全球化的冲突、逆全球化的张力等挑战,需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积极构筑社会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蒋述卓通过剖析不同文化作品中体现的民族认同精神,阐述文学艺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承担的责任,认为文艺应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完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包括港澳台侨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近来发生的一些国际国内事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了新的挑战。基地主任夏泉表示,学校将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打造成为暨南大学大文科建设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与研究高地,希望在中央部委、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呵护下,基地成长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