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五年光阴荏苒,五年春华秋实。自新疆师范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凝结起了一段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宝贵记忆,共同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逐梦之旅”。
成就鼓舞人心,使命催人奋进。在中国共产党新疆师范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即日起新疆师范大学官方媒体平台将分上下篇推出“新疆师范大学五年发展成就综述”,总结梳理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特色和发展成果,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有力推动新疆教育事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日夜流转,五年弹指一瞬间;时光很长,砥砺奋进征途漫漫。过去的五年,满载着新师人的记忆和共鸣。自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新疆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团结奋进、守正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办学特色优势更加凸显,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迈出了崭新步伐,不断开创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党的领导 锚定前进方向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优质教育的根本政治保证。五年来,学校党委切实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体制,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图为2021年3月,中央宣讲团成员一行参观我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高举旗帜,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始终。事业的伟大在于目标的壮丽。学校党委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始终保持正确办学方向,凝练确立了“聚焦立德树人,建设一流师范”的办学目标,实施了“大安全稳定、学科优先、服务社会”三大战略,推进了“人才引进、以本为本、软硬件提升”三项工程,出台了“建一流学科、建一流专业、建一流课程、建一流实验室、培养一流科研机构、培养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培养一流管理能力”八个一流建设方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做到科学民主决策。制定出台院级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和院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规则,全面实行党委(党总支)领导下的学院(部门)行政正职负责制。
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汲取智慧力量。学校党委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11次,深入师生理论宣讲近600场次。精心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以网络学习、干部轮训、专题学习班、专家领学巡讲、青年学子联学联讲、微党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暨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强基固本,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基层党组织质量建设年、提升年、强化年活动,推进基层党建“领航”“堡垒”“先锋”三大工程,启动实施“一强五好”党支部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全面实施“5+1”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先后通过主题教育、重温入党誓词、集体过“政治生日”、“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党课开讲啦”、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持续不断开展党员的日常教育。组建“胡杨先锋班”,打造学校组织育人的“品牌”和“名片”。定期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表彰,营造了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党性、比业绩、比作风的良好氛围。五年累计立项党建品牌56个,完成自治区党建课题21项、校级党建课题83项,发展教职工党员141名、学生党员4796名。
聚焦铸魂育人 践行初心使命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五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为努力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不懈努力。
图为我校全新打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传承基地内景
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力量,制定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为学校“大思政”建设把方向、定目标、明举措。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等“十大育人”体系,深入实施培育思政教学名师工程、课程思政“金课”工程、“三全育人”示范项目工程、校园文化精品工程、重点育人基地工程的“五培育工程”。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学业班主任、寝室导师作用,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考核评优机制,推动辅导员培训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不断提高辅导员育人水平。出台实施方案,推进思政课内容、方法、评价体系、实践创新改革,努力形成思政课改革亮点特色品牌。
坚持四维贯通,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校从知识传授、文化浸润、实践锻炼、机制创新四个维度,构建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用好课堂阵地,打造“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时政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文化浸润,打造“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英雄文化大讲堂”“行走的红课”、戏曲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引导学生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发挥实践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乡村。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了领导小组,实施民汉合班合宿,完善党政干部和教师“三进两联一交友”制度,加强交流互鉴、情感涵育。扎实开展理论研究,推出一批学术论文、专著和科研成果。《“四维贯通、四四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构成与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名单。
建好用好马院,推进理论教育入脑入心。大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马院,成为全国37家重点马院之一;获得新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国家立项重点建设学科。用好马院优势,加快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在全疆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并形成专题模式,在全疆首批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实现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深化理论研究和学术阐释,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方向引领、价值引领、实践引领功能。
坚持守正创新,打造全员育人有效格局。开展“三强班级”“三好宿舍”创建评选,学生精神面貌得到改观,宿舍环境得到改善,校风学风焕然一新。落实精品校园文化培育工程,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举办大学生电影节,开展京剧团、相声社进校巡演,定期组织毕业生晚会、迎新晚会,获得热烈反响。建设了学生社区育人工作坊,建立“美育六个一”协同机制,增设《劳动教育》课程,打造了春晖农场,制定了体育教育实施方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完善管理体系,有力提升管理育人水平。强化助困育人,进一步提升奖助学金评定、发放及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强化心理育人,通过专家讲座、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风险动态追踪机制等,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强化实践育人,统筹做好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支持服务,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爱心支教、助力防疫。构建社区化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2022年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
推进人才强校 实现队伍提质
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始终是相辅相成、高度一致的。五年来,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政策,改革人才发展机制,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打下关键基础。
图为2021年4月,我校召开2021年度人事人才工作会议
加大改革力度,营造了干事创业环境。深入推进人事、薪酬、考核制度三大改革,实现岗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创新开展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遴选、聘任工作,打造高素质学科团队,激发了人才活力。坚持破“五唯”,深化教育改革,修订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改革方案等,用政策保障人才、用机制鼓励人才、用环境稳定人才、用事业成就人才,有力激发了干部教师的热情和信心。
注重引培并举,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聚焦自治区“丝绸之路”核心区战略部署和人才强区战略,通过博士引进、公开招聘、柔性引进校外专家等多种方式扩充教师队伍,提高师资质量,专任教师数量增加到1101人,引进获得博士学位教师79人。创新实施新师学者及青年拔尖人才选育工作。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等渠道,积极组织教师攻读博士学位,85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返校工作。
坚持底线标准,强化了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和党委教师工作部,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机制”。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师教学科研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开设师德专题教育,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出台学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师德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暂行办法,集中表彰先进典型,形成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勇担社会责任 服务社会发展
大潮奔涌,砥柱中流。五年来,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落实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将时代使命与办学目标紧密结合,有力承担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各项任务,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图为2020年12月,我校“文化润疆”研究院揭牌成立
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贯彻落实治疆方略的有效路径。成立“文化润疆”研究院,举办自治区首届“文化润疆”论坛,组织专家学者撰写“文化润疆”理论阐释文章,有力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取得实效。不断深化伊斯兰教中国化工作,成立新疆宗教研究中心,做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后备人才队伍培养工作。成立新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研究中心,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考核培训。新增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自治区重点学科、自治区文科基地、新疆意识形态安全协同中心等学术平台,更好地服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工作落实。
丰富活动载体,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托节庆、假日、纪念日、庆典、仪式、重大活动等,持续开展19轮49批次 “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干部教师累计捐款捐物180多万元。深入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 联谊活动,累计参与教师6000人次,联系学生2.8万人。学校获得“2021年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先后有5个学院、部门及38名教职工获得自治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扎实开展“访惠聚”,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加强对“访惠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成立学校驻莎车县前方党工委。按照“单位作后盾、队员当代表、‘一把手’负总责”工作要求,五年选派6个工作队966名干部教师参加驻村工作,系统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开展对莎车县亚喀艾日克乡中心小学定点教育帮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了定点帮扶小学教育水平。学校连续3年荣获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加强对外交往,品牌合作有效提升社会服务效能。打造继续教育品牌,组织实施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强化培训,五年培训全区各类教师25万余人次,充分彰显了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深化校企校政合作,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积极走出去,与政府、企业、学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师生员工500余人次。先后多次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课堂)”和个人“孔子学院奖章”。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未来的征程,全体新师人将坚守初心信念、勇担时代重任,团结一心,锐意进取,为实现“聚焦立德树人,建设一流师范”办学目标而不懈奋斗。
信息、图片来源:宣传部 编审: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