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案例设计分享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8浏览次数:

为共同研讨以专业优势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10月22日下午,我校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在文科8号楼经纬讲堂组织了专题教研活动。六位教师结合所承担的专业课程分别分享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典型案例,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孔翔教授受邀担任点评专家,旅游系系主任李勇、人文地理系系主任黄佛君先后主持活动。

活动现场

分享环节,主讲“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李艳红教授主要分享了将各族人民合作抵御寒潮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成效;负责《城市地理学》课程的黄佛君副教授则以自创的巴扎相关教学视频,介绍了案例融入的基本思路;承担“计量地理学”课程的潘雅清老师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定量刻画各民族人口分布、各地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动趋势以及交通网络的动态变化等,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各民族在交流交往中迈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康鹏老师则概要介绍了在“水文与水资源”教学中结合干旱区水循环剖析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根基的初步思考;负责“GIS空间分析”课程的昝梅教授阐释了以课程作业帮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设计;来风兵教授则结合“地图学”课程导论部分的教学,设计了多角度认知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机制的教学方案。

孔翔教授和与会教师逐一点评了各位老师的案例设计,不仅充分肯定了老师们的设计成果,也特别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案例设计通知要求,从提升教育性、创新性、针对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孔翔教授特别指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精神,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等的理解和认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重视学情分析,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本次活动是落实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求的生动实践,也为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不少老师表示,通过活动加深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也有了高质量开展课程思政的更大兴趣和信心。


信息、图片来源: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编审: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