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冯刚教授做客我校“昆仑名师讲坛”第一百八十二讲

发布时间:2025-10-16浏览次数:

10月14日上午,我校“昆仑名师讲坛”第一百八十二讲在温泉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二楼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坛特邀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冯刚教授作主题讲座。校党委副书记刘俊主持讲座,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全体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共200余人聆听讲座。

讲座现场

冯刚教授作讲座

冯刚教授以《思政引领力与“大思政课”建设》为主题,深入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和创新发展方向。他表示,思政引领力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在时代新人培育、社会文化发展、教育强国建设以及治党治国实践中的系统性表达,强调要从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六个力”的整体协同以及时代新人培育的具体实践中理解和把握思政引领力。冯刚教授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最大场域,要在人的现代化和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此外,他强调了“数字思政”的价值意蕴,指出要运用数字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增效,同时要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重视日常生活的教育意义,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冯刚教授聚焦思政引领力与“大思政课”建设,指出思政引领力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时代新人培育、社会文化发展、教育强国建设以及治党治国实践中作用的系统性表达。他强调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最大场域,在人的现代化和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高校要积极担当,主动作为,以“大思政课”为抓手全面提升思政引领力。

刘俊在总结时表达了对冯刚教授的感谢,并表示冯刚教授的讲授,让在场师生认识到“思政引领力”这一重要概念不仅是对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明确要求,深刻理解与正确把握思政引领力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对于凝聚起强大思政引领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强国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深远意义。

本场讲座在与会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深切体会到,思政引领力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常柏表示,作为思政课教师,深刻认识到“大思政课”建设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性。历史与社会学院辅导员巴合提牙·吐尔表示,更加明确了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思政工作方面,感到责任重大。马克思主义理论22-7班郭峰表示:“思政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更是融入生活的实践,它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座结束后,冯刚教授与我校全体在家校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在行政楼424会议室开展座谈。双方围绕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划发展、我校思政队伍建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

座谈现场

冯刚,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多次参与中央相关文件政策的研究制定,为中央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件的参与制定者,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

在学术研究领域,冯刚教授成果丰硕:他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出版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德育新视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多部著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重要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多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和省(市)哲社成果奖等重要奖项。


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片、编审: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