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砥砺耕耘盈硕果 奋楫笃行开新篇 ——新疆师范大学五年发展成就综述(下篇)

发布时间:2023-02-22浏览次数:809

编者按

五年光阴荏苒,五年春华秋实。新疆师范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凝结起了一段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宝贵记忆,共同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逐梦之旅”。

成就鼓舞人心,使命催人奋进。在中国共产党新疆师范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即日起新疆师范大学官方媒体平台将分上下篇推出新疆师范大学五年发展成就综述”,总结梳理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特色和发展成果,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有力推动新疆教育事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展波澜壮阔,五年成就振奋人心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新疆师范大学党委举旗定向、凝聚共识,奋扬帆、笃定前行,瞄准“聚焦立德树人,建设一流师范”办学目标,对标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学科发展、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校园建设中一以贯之绘蓝图、一心一意拼力干,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优化布局”向“突出特色”推进:学科发展取得新成就

回顾五年,奋斗是我们最鲜明的底色。学校抢抓发展机遇,攻坚克难,优化布局,突出特色,稳步推进学校内涵式建设,持续打造更高水平、更具影响力的学科专业体系,努力创造各学科良好发展态势,学科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图为2021年10月13日,我校举办学科岗位聘任大会,校领导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颁发聘书。

紧扣目标,学科建设向好趋优。作为学校建设的关键支撑点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依托,五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以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航标,以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聚焦立德树人,建设一流师范”办学目标,完成2021-2025年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学科建设指导方案,明确学科建设整体思路、主攻方向及学科布局,始终坚持在不断提升学科特色优势上谋长远、求突破。

突出特色,学位点建设不断突破。在自治区公布的“十四五”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名单中,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获批国家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获批优势学科振兴工程建设学科,民族学、宗教学、美术学3个学科获批特色学科创新工程建设学科。学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构筑起了一个能够有效满足新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范人才培养平台。

汇聚合力,发展动能显著增强。2021年10月,学校遴选出首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并集体颁发聘书,这也是学校历经多年探索建立起来的“通过建设一支高水平学术研究队伍形成学校总揽全局、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各学院具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2022年,学校又出台《新疆师范大学新师学者及青年拔尖人才选育实施办法(试行)》,首批选聘新师学者5培育青年拔尖人才31营造出全校上下共同参与学科建设,切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良好局面

借势借力对口援疆赋能强劲学校主动对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四所对口支援院校,充分借助对口支援高校优势,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校管理等工作赋能强劲。五年来,对口支援高校为我校联合培养本硕博学生269人,定向培养博士84人,先后有68名青年教师、管理干部进修和挂职,大大提升了干部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选派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讲座近百场,共享优质学术资源,深化合作交流。

“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科研创新取得新突破

自主创新惟靠矢志不渝,攻坚克难惟靠厚积薄发。科研创新标志着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五年来,学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研规模持续增长,科研实力不断增强,产出了一批高质量、标志性的科研成果,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图为2022年6月6日,我校举办“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与建设”高端学术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共产国际联共(布)涉疆中共党员档案搜集整理编纂研究”开题会,校党委书记葛国与曹耘山先生共同为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红色历史研究中心”揭牌。

高位谋划,内生动力不断激发。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为进一步激发教师科研热情,鼓励一批高质量成果的产出,学校深入实施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2021年首次启动“学术月”活动,召开表彰大会对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坚持在顶层设计、科研团队打造、科研硬件条件建设、科研平台运行、科研氛围营造、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大功夫,努力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打造高水平科研队伍,推动标志性成果产出,极大激发了教师科研活力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量质齐升高质量成果不断涌现学校始终坚持有组织科研,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凝练学术方向,培育创新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攻关新成果。经过五年的努力,共立项各级各类课题962项,获资助金额14504万元近三年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自治区哲社项目立项数均居全疆前列。累计产出各类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提高,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92项我校季荣教授团队获得2021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孙秀玲教授所主持项目《共产国际联共(布)涉疆中共党员档案搜集整理编纂研究》等先后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

着眼大局,平台建设再立新高。学校立足解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整合科研资源,有组织建设科研平台。五年来,建成建好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自治区高端智库、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自治区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建设成效显著,是新疆唯一一家入选五大(全)核心的社科综合类学术期刊和唯一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综合类学术期刊,期刊影响因子多次位列全国综合类人文社科学报第一位已发展成为学术新高地、科研新标杆

“夯基固本”向“打造‘一流’”前进:人才培养取得新提升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五年来,学校牢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紧围绕 “聚焦立德树人,建设一流师范”办学目标,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深耕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全区培养了一大批靠得住、留得下的基础教育师资。  

截至目前在校普通本专科生21016人、硕士研究生3492人、博士研究生231人,较2017年本专科生增加近30%、硕士研究生增加近60%、博士研究生增长近4倍。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26门,校级一流课程15门。获批教育部首批思政课虚拟教研室、红色教育实践课堂、集体备课中心、自治区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等各1个。顺利完成2018年本科教学评估和2021年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工作。

图为我校新建智慧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地及设施

打造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近年来,学校持续在让教师“强起来”让学生“忙起来”上发力。2022年7月,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张冬波获正高组比赛二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晓燕获副高组比赛三等奖,我校学生在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2年区赛获得6金、15银、19铜好成绩均创下历史最高。佳绩的取得绝非一蹴而就的偶然,而是学校五年如一日紧扣“以本为本”核心,坚持立德与树人并重、教与育并举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后的水到渠成。

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学校始终以助力全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为首要责任与崇高使命,连续17年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目前已成为区内外高校中派出实习支教学生最多、支教区域最广、受援中小学最多的高校。五年来,建设实习基地312个,共有1万余名学生赴南北疆开展实习支教,有效服务了新疆基础教育发展。沙枣花香十七载,一批又一批新师学子以坚定的从教理想信念,扎根边疆基层教育事业,服务地方建设发展。

完善学生管理体系,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学校致力于构建社区化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2022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获批教育部第一批且疆内唯一一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育人精品项目。努力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积极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双选会、专场招聘会、培训会共计685场次,发布就业信息5122条次,提供就业岗位26.7万个,共有17030名毕业生就业,其中疆内就业人数到了83.06%。

“建设硬件”向“彰显内涵”迈进:校园建设展现新风貌

“这是新师大是我选择的地方,各族兄弟姐妹他伴我快乐成长。桃李山上春晖农场我们播种希望,若水溪畔访杏台旁我们流连徜徉。弘毅道上薰衣草中我们携手成双,和合廊内致远亭外我们倾诉衷肠。我用勤劳的求学打开人生的未来和梦想……”

这是2022年6月学校推出的原创音乐视频《这里是新师大》。视频一经推出,便引发师生广泛讨论和积极转载,最终获播放量29.1万,转发量1.1万,点赞数1.2万。歌词描述的正是五年来,学校坚持突出社会主义办学特色,涵育师范院校育人品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沁润师生心灵的生动写照和真实缩影。

图为我校不断优化的校园环境

突破历史规模,扩容办学空间,构建大学文化“硬环境”。1978年建校至今,学校从初建时期的筚路蓝缕、捧土培根,到新时代的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一路风雨兼程,一路砥砺前行。五年来,学校共投入5.14亿元用于新建、改扩建和维修教学生活设施,新增行政楼、理科教学楼等约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房,教学环境极大改善。投入8200万元,完成新型稀土光电功能材料研发实验室项目、艺术设计教学实验室项目等近30个重点实验室、教学创新实验室建设,累计新增1.3亿元仪器设备,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固定资产总值增加12.7亿元学校坚持为师生办实事理念持续推进民生服务保障、基础设施提升、学校事业发展等工作新建教工餐厅,打造教师休息室,完成宿舍楼浴室增设,改造体育运动场所,实施绿化景观提升工程,设立学生医疗救助金、开展义诊和健康知识讲座,建设离退休职工日间照料中心,完善温泉校区住宅区配套设施服务等。进一步夯实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工作基础,以诗词典籍、红色历史、校史校训等为命名来源,完成温泉校区道路、楼宇、景观命名,有效提升了校内公共区域文化氛围。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建成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新建生物、地理、化学、物理创新实验室,建成集控中心、微课室、VR教室、议课厅、美术与设计实验中心等,教学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改造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和风雨操场,修建木质栈道和凉亭,新建校园文化广场、水系景观,为师生生活学习提供了优美舒心的环境。

突出鲜明育人导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标识,构建校园文化“软环境”。学校在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中,注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充分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持续举办“昆仑名师讲坛”“中华英雄文化大讲堂”等品牌活动,邀请毛泽民烈士外孙曹耘山、马骏烈士孙女马丽颖、李大钊烈士孙子李建生、陈潭秋烈士之子陈楚三等革命烈士后人为全校师生作宣讲。开展“行走的党课”红色研学活动,组织毕业生、辅导员代表前往延安接受红色教育,举办《追寻先烈的足迹》访谈活动,让青年学生与先烈后人交流对话。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建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基地,以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形式帮助广大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成国学大讲堂,引导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丰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基层教育、文化润疆、富民兴疆等方面开展调研。五年来,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累计299项,资助投入55万元。2018年我校“青春助力访惠聚”社会实践团获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称号,2021年度我校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团中央表扬。

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构建大学文化“虚拟环境”。学校持续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实现两校区网络升级改造,加快推动无线网络全覆盖。打造办事服务“一网通办”的新型模式,建设智慧议课厅、微课教室、桌面云等信息化教学空间,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智慧教学设施。数字图书和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五年新增数据库10个、电子图书2.3万册,纸图书13万册。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不断丰富数字系统与资源,完善公共管理应用与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中对于优质信息化资源和高效信息化服务的需求。

红旗漫卷,征途如虹。回望过去的五年,新师人以勤勉治学、无私奉献践行着“博学笃行,为人师表”的校训,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师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的起点,新疆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将齐心协力谋发展,坚持不懈兴实干,以“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的拼搏姿态,团结一心,一往无前,为实现“聚焦立德树人,建设一流师范”办学目标谱写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信息、图片来源:宣传部  编审: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