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丙胜
教育背景
工作学习简历 1.1996/7-2013/8 ,青海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2013/9-至今 ,新疆师范大学,教授 学术兼职 研究方向
获奖情况 1.专著《族群的演进博弈:中国图瓦人研究》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2.专著《民国时期的河湟地方社会》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 主持项目 1.主持完成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图瓦人社会文化研究》; 2.主持完成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台湾族群运动及影响研究(1945-2017)》; 3.主持完成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民国时期的河湟地方社会》; 4.主持完成青海大学博士后资助项目《青海哈萨克人研究》; 5.主持完成自治区重点学科民族学资助项目《青海哈萨克人迁移研究》; 6.参与完成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海藏传佛教寺院僧人群体研究》; 7.参与完成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柴达木地区移民乡村社会研究》; 8.参与完成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湟社会变迁研究(1949-2018)》。 主要学术成果 著作: 1.《族群的演进博弈:中国图瓦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出版; 2.《民国时期的河湟地方社会》,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出版。 期刊论文: 1.对一个撒拉族移民乡村的民族学调查[J].青海民族研究,2005(2):117-120. 2.青海省香巴农业扶贫开发项目及其人口迁移[J].西北人口,2005(4):44-49. 3.柴达木地区乡村人口的基本特征分析[J].西北人口,2008(2):55-59. 4.以中国图瓦人看风险社会中的当代边缘族群[J].新疆社会科学,2008(2):107-112. 5.边界缓冲区:催生新族群的温床[J].青海民族研究,2009(1):26-30. 6.拾回与传述:中国图瓦人射箭比赛记忆解读[J].吉首大学学报,2009(4):66-72. 7.对精英、记忆和民族的思考[J].前沿,2010(12):12-14. 8.演进博弈:族群文化的基本特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33-37. 9.多维的矛盾:中国图瓦人的族群建构差异[J].民族学刊,2011(5):8-17. 10.“原生态”文化的制造:河湟西纳地区阳坡村的“耍牦牛”仪式[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2-47. 11.文化的演进博弈:河湟西纳地区阳坡社火的历程[J].青海民族研究,2013(1):40-48. 12.空间与迁移:柴达木地区四次规模性族群入迁考察[J].青海民族研究,2014(4):48-53. 13.族性规制下的历史记忆:哈萨克人入迁青海之文本分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5(2):52-61. 14.地方性知识的再植:对青海哈萨克人与青海湖北岸一个藏族社群的考察[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6(2):7-15. 15.倡建研究分析新路径━━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介评[J].青海民族研究,2016(2):51-54. 16.陷域与脱域:人类学研究中的“门环误区”及其规避[J].广西民族研究,2017(2):61-67. 17.道路上的藏边、蒙边与汉边:河湟西部哈拉库图的变迁[J].青藏高原论坛,2018(1):11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