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获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新疆期刊第三届优秀主编(社长)奖”;
2006年5月18日,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全国社科学报优秀主编”称号;
2006年5月18日,《搞好学报发行的根本途径》(独著)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优秀编辑学论文一等奖;
2007年2月28日,《论社科学术期刊的“三贴近”》(独著),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4月,获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新疆期刊第四届优秀主编(社长)奖”;
2008年11月,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
2013年6月,《SWOT与新疆高校科技期刊的办刊战略研究》(独著),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优秀奖;
2013年6月,《科技期刊电话约稿特点》(第一作者),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4年9月,《关于完善国家治疆方略的思考和建议》(合著),民进中央评为2014年参政议政成果一等奖;
2015年11月,获新疆师范大学“十二五”期间“科研业绩突出贡献奖”;
2016年12月,《实现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六大转变》(独著),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7年2月17日,被新疆科协评为自治区学会工作先进个人;
2017年9月23日,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研究报告:基于中文论文的研究(2017版)》,其中一级学科上榜3150人,我校学报编辑部主任李建军教授位列其中,是新疆地区唯一的入选学者,所属学科为新闻学与传播学一级学科;
2017年12月,李建军主编的期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的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称号;
2017年12月,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工程;
2018年9月,《“钉钉子”精神》(独著)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超星杯·编缘”征文竞赛金奖;
2018年 9月10日,获新疆师范大学建校40周年“改革发展贡献奖”;
2019年1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2019年5月,李建军主编的期刊荣获2018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称号;
2019年10月,李建军主编的期刊即年指标位列全国文科类期刊第一名 ;
2019年11月25日,李建军主编的期刊荣获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称号 ;
2019年12月25日,李建军主编的期刊在国家社科资金资助期刊“200强”7年总评中荣获“优秀期刊”称号。
主持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疆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11XSH004)(2011.6.30—2014.6.30),资助经费12万元,成果鉴定为优秀;成果即将出版;
主持2010年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10ASH014)( 2010.12.30—2013.5.30),资助经费10万元,成果鉴定为优秀;成果已出版;
主持2012年自治区重点文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中华文化中亚传播方略”研究资助(XJEDU040712A01)( 2012.5.30—2013.12.30),经费15万元,成果没有定等级,项目已结项;
主持2014年自治区重点文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文化交流方略研究” (XJEDU040714A01)( 2014.6.30—2015.12.30),经费10万元,成果没有定等级,项目已结项;
主持2015年新疆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重大招标项目“国际理解视域下的中亚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 (XJEDU040715A01),( 2015.6.30—2016.6.30),经费25万元,成果没有定等级,项目已结项。成果进入出版程序;
主持自治区社科重点项目“紧贴‘访惠聚’活动主体,推进新疆社会治理与转型”文化领域“去极端化”课题研究(FHJ201603),(2016.5.20-2016.12.20),经费8万元,项目已完成;
主持2017年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智库项目“孔子学院情感传播研究-以中亚孔子学院为例” (XJEDU2017Z005)(2017.7-2018.7),经费10万元。2019,12月结项。成果鉴定为优秀;
主持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任务项目“以文化自信促进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研究”(18JF146),2018年4月28日立项,经费2万元;
主持2019年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疆各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研究”(19AZD015)( 2019.10.30—2021.12.31),资助经费8万元;在研。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战略构建》 ,江西社会科学,2013(6),被《新华文摘》2013年21期全文转载;
《实现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六大转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4(6),被《新华文摘》2015年第5期全文转载,被《求是》杂志2015年第5期《红旗文摘》全文转摘;
《对外传播形式的新向度》,东北师大学报,2016(6),被《新华文摘》2017年第9期全文转载;
《对外文化交流应有新理念》,人民日报理论版,2015-12-10;
《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力的建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3(1);
《中华文化中亚传播战略态势和优选方向》,当代传播,2013(4);
《开辟新疆文化发展新境界》,新疆日报,2013-04-25(11)理论版;
《新疆现代文化发展的态势及路径选择》, 新疆社会科学,2013(5);
《20世纪以前新疆符号文化的演变》,西域研究,2013(3);
《提升新疆文化对外传播力的路径选择》,当代传播,2012(2);
《以地域多元民族文化增强新疆文化软实力》,兰州大学学报,2012(2);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力与新疆的文化繁荣》,东疆学刊,2012(4);
《论新疆文化发展战略的构建》,湘潭大学学报,2012(3).;
《中华文化走出去新视角》,被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5年第8期全文转载,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4期转载,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总论(第一编:中国文化“走出去”之理论前沿)收录;
《强势传播与柔性传播:对外传播的新向度》,东北师大学报,2014(3);
《“世居民族”与“居住民族”称谓指向辨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3(10);
《理性与情感传播:对外传播的新尺度》,江西社会科学,2015(6),第一作者;
《韧性传播与间歇传播:国际传播的新视角》,湘潭大学学报,2015(5),第一作者;
《中华文化中亚传播的新向度》,东北师大学报,2015(3),被《新华文摘》2015(21)摘要;
《国际理解的视域与学科维度》,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被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
《正面合意的新疆形象的建构》,新疆社会科学,2016(6);
《论学术期刊办刊瓶颈的两大突破》,东北师大学报,2017(5),第一作者;
《新疆文化治理的路径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7(5),第一作者;
《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思考》,暨南学报,2017(7);
《新疆文化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走向和实现路径》,新疆社会科学,2017(5);
《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二作者,2019(2),被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9年第8期全文转载,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4期全文转载;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出场语境、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理论视野,2020(5),第一作者;
《辨析情感传播相关概念》,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3-23,第一作者;
《论情感传播的特点和原则》,东北师大学报,2020(5),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