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中国梦,共筑新征程。12月15日,由“学习强国”新疆学习平台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新疆青年说·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高校思享会在温泉校区后勤楼二楼道德讲堂举办。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靖,“学习强国”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讲师团干部阿依苏丽坦·艾克热木,“学习强国”新疆学习平台编辑部主任巴立,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常柏以及辅导员、2023级本科生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


师生诵读
思享会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与青年教师与全场师生诵读分享了三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回信精神及新闻报道,随后用六个身边故事,向在场观众生动展现了新时代新疆的变化与发展。

师生分享
马克思主义理论22-7班的图玛热斯向大家讲述了她和家乡泽普县的故事。她说道:“作为泽普长大的孩子。我见证了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小到路边精修的绿植花卉,大到不断扩建的中小学和人民医院。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我为自己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

师生分享
只有躬身奋斗才能不断创造新辉煌。来自河南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毕业生徐浩峻在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支教的过程中,与和田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徐浩峻看到村民们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走上致富路、村里的孩子在一届届志愿者老师的接续努力中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时,他决定在新疆扎根,“我要将青春和热血尽情地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充满希望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师生分享
教育报国支教去,一路欢歌绽芬芳。追随支教的脚步,新师青年展现出独有的担当,收获着双向奔赴的喜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近近讲述了自己支教之初受困于环境的艰苦,但在同组支教老师、同行伙伴的鼓励和温暖下,渐渐感受到支教意义的故事,“虽然来到离家千里的异乡,但是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和同行的小伙伴们跟随着无数师大学子的足迹,用粉笔为孩子们勾勒出未来的模样,那里的孩子们让我明白了支教的意义,是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和纯真的心,让我坚定了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师生分享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故事分享人吾尔然动情地说:“如今,在新疆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巍巍的天山壮美的昆仑见证着历史的巨变。各族干部群众共学、共居、共事,共同描绘一幅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图景。和田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的佳话,将少数民族同胞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展现地淋漓尽致。”

师生分享
“在这场1400多公里的救助赛中,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我们见证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信念,见证了人民的热情与善良。正是有了他们的信念和共同的努力,这样一个挑战极限的生命奇迹,才能汇聚力量得以成功。”分享人王一帆为大家讲述了千里接力共同营救和田断臂男孩的温暖故事。

师生分享
在我们新师大的校园里,同样能看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真实写照。青年教师王梦鸽说:“学校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的学生。学校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从知识传授、文化浸润、实践锻炼、机制创新四个维度,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时代新人。”


全体合影
思享会在掌声中圆满结束。本次活动先后被新疆日报、“学习强国”新疆学习平台、石榴云等权威媒体平台报道。活动将学习强国的学习平台作为深入学习宣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渠道和载体,通过青年教师与青年学子分享青春故事,夯实理论学习主阵地,让线上平台成功落地线下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充满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活动中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思政公开课、暑期红色教育实践课堂、思享会等活动带领青年学子从课堂、从基层、从田间地头感受祖国的变化。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组织更多形式的活动,鼓励青年学子积极投入新疆建设发展,用实际行动讲好新疆故事。
信息、图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审: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