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苑新闻

新疆日报:立德树人点亮青年学子理想的灯——新师大跻身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炼成记

发布时间:2018-05-01浏览次数:1033

2017年,对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该院跻身全国第二批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行列,成为新疆目前唯一一所进入全国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是对该校多年来思政教学改革发展的充分肯定。

2008年,新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10年间,新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加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增强吸引力等方面改革创新,不断筑牢青年学子理想信念的“精神高地”,点亮青年学子理想的灯。

学用经典以文育人润物无声

书画展、手抄《共产党宣言》、诵读马克思经典……4月26日,走进新疆师范大学,该校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举办的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学生们用年轻而多元的视角,实现当代青年与伟大思想的对话,完成一次“回到马克思”的致敬之旅。

“学经典、懂经典、读经典、用经典、信经典”是新师大多年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鲜明特色。新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一学生张近近从入校至今,已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矛盾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10余本经典著作。她说,几乎每周的思政理论课,老师都会根据教学内容推荐一到两本经典著作,在第二堂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式讨论、学习。

“刚开始学习时担心会面对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但真正融入学习后发现这些理论可以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教会我更加辩证客观地去看待、解决一些问题。”从起初面对学科的“心怯”到如今自己主动找相关理论专著研读,张近近的变化正是该校开展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具体体现。

除加强理论课教学,学用经典外,近年来,新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系统推进了“昆仑名师讲坛”“经典照耀青春讲堂”“红旗大讲堂”等思政课堂。值得一提的是,从2017年开始,新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了“领导、专家进思政课堂”活动,先后聘请了24位党政机关、高校领导及社科理论界等相关领域专家到学校授课。

“这些疆内外名师、理论专家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和学生特点,以及大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确定讲授内容,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帮助学生克服理论学习碎片化、浅层化问题,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新师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秀玲说。

混合式教学打造思政教学大平台

新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可心承担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在4月27日的课堂上,她通过PPT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背景及发展蓝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看待今天发展中的中国。课堂上,李可心与学生通过手机平台中的“雨课堂”互动,弹幕参与问题讨论、屏幕滚动随机点名提问,气氛相当活跃。

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大学生的获得感,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工程。近年来,新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把混合式教学作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抓手,推进基于云平台、“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各级各类思政精品课程。6门思政理论课中的5门实现了课程精品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首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和“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

“6门思政理论课各有特色,在育人方面形成了协同效应,通过调研,学校近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满意度均在90%以上。”新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建华介绍,近年来学校加大思政教学中的过程性考核,极大地激发了实践教学中学生的活力。

新师大思政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亮点纷呈。该校通过建立“青年媒体中心”“青春新师大”等微信平台,贴近学生,形成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渗透和强化正面思想引导;从2012年起,新师大先后联合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同一片蓝天下”同心营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锻炼,让大学生深入南疆农户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增进民族团结,坚定报效祖国,扎根基层的理想信念;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校园戏剧节,注重各民族文化元素融合,培育各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其中,以学校学生实习支教为题材的校园戏剧《支教老师来了》入围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题材的校园戏剧《我们》在自治区各大高校巡演8场,社会反响强烈。

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学校制度建设,近年来,新师大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节节攀升。2017年,新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第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非师范类)本科生,实现了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孙秀玲表示,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教学为主要任务,增强各族大学生“五个认同”,着力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人才。

2018-05-01新疆日报  A02版●要闻